30、葱肉卷子(1 / 2)

汴京小面馆 小雀杏 4324 字 5天前

她们背对着巷子口,每人手中都有活计,有的膝上放着个针线簸箩在做绣活儿;有的放了个小簸箕,正剥花生;有的拿了个老丝瓜囊,脚边还隔了个木盆,正在擦洗家中的瓶瓶罐罐。

最爱说闲话的李婶娘自然也在其中。

沈渺虽挑着重物,走路却轻巧,无声无息走近了,她们一面埋头做活儿,一面说得唾沫横飞竟都还没察觉,于是沈渺饶有兴致地站在她们背后不远处一个乱七八糟的杂物堆后头,默默听了好一会儿。

一个说:“怎么这几日那谢家不来了?”

一个答:“只怕是那郑管事没瞧上沈大姐儿呗!”

另一个感慨:“人家虽为奴仆,但可是谢家的奴仆!这每月的俸银只怕都比咱们辛苦做买卖来得多,便是配沈大姐也是高攀了,这瞧不上也是应有之理。沈大姐儿虽可怜,但毕竟嫁过人,不是个黄花大闺女了。”

又一个却说:“不一定,估摸着还是呢,听闻她那前夫是不能人道的。”

再一个质疑:“不,这话不对,我怎么听闻是沈大姐儿不能生育才叫婆母休的?”

“三年无子便休妻,这也太急切了些吧?不不,我早先便听闻老顾家媳妇说了,是她那前夫有那等与老母苟合的癖好,沈大姐儿不堪忍受这才......”质疑加一。

有人闻之作呕:“这我也听过,实在难以相信,快别说了。”

还有人为她叹息:“不论如何,沈大姐儿这模样也算拔尖了,不说咱们巷子,便是方圆十里也没有这样齐整的。哎,可惜叫夫家休了,又添了个恐怕不能生育的名头,便是再美也没人敢攀扯啊。哎,命苦啊,老沈家一个个的,都命苦。”

湘姐儿不解地仰头去看阿妹,见阿姊甚至还忍不住笑了一下,歪了歪头,又继续低头去舔阿姊给她熬的、棒棒饴糖了。既然阿姊没生气,那便不管啦!湘姐儿小脑袋里除了吃的,全是阿姊。

这糖是阿姊出摊儿前顺手帮她熬的,用小火将冰糖熬化,再撒上些炒制过的核桃、花生碎,关了火后用竹签子扎进去,一圈一圈绕,直到缠成个圆圆的棒棒大球。

糖里夹杂着香香脆脆的坚果碎,实在太好吃啦!

湘姐儿沉迷吃糖,沈渺听得也算津津有味,直到听到绣帕子的李婶娘低头咬断线头,酸溜溜地说起济哥儿:“这沈大姐儿豁出脸面去巴结那郑管事,倒也不算竹篮打水一场空。昨日狗儿回来说,她兄弟济哥儿在背声韵学作诗呢,还多了好些精致

的笔墨纸砚,恐怕都是沈大姐儿从谢家巴结来的!”

今儿出摊济哥儿不在,留在家里读书。

沈渺家的土窑已经干了,烤起红豆排包来快速了不少,土窑密封性好,炉温稳定,也不需要他帮着盯着炉火了。而且距离五月夏考不过半月光阴了,济哥儿必须要专心。

她便将他留在家里,他一人在家读书,也清静些。

沈渺按照谢九哥儿先前画的重点,给济哥儿布置了不少作业:每日练字五十张、写一篇《四书》为题的小文、背熟《声韵启蒙》、再作两首声韵诗、三篇歌功颂德的申论...咳不是,是策论。

这里的大宋其实还没有《声韵启蒙》这本书,但沈渺背过啊!她直接给济哥儿背了一遍,让他逐字逐句听写下来,然后自己照着背。

她上辈子虽然祖孙三代都是厨子,却也不是没文化的厨子呢!她外公不仅书法写得好,还会擅长画花鸟与山水,家里更是藏了一屋子的古典书籍。

她爸妈自小便相识,两家就隔了半条街,因此有时候在爷爷那儿学厨学累了,她便会去溜去外公家的小院儿坐坐,院子里风轻日暖,外公在地台上慢悠悠晒书、看书、煮茶,她便在外公怀里听外公读书、喝茶、打盹儿。

那样的日子,似乎两辈子也没能忘怀。

与外公一起背过的书、学过的道理,也没有随之消散,还印刻在脑海中。

如今她像外公当初为她默背《声韵启蒙》一般,也为济哥儿背了一遍,解释道:“这是金陵城有位大学问的老先生整理而成的,我觉得对学旧韵平仄、对仗技巧和用韵都很好。”

济哥儿一听便迷住了,于是自己抄写了下来,每日背诵。

别说,题海战术一向是提高考试成绩最快速的方法,济哥儿这几日的学习是连沈渺都看得出来的突飞猛进。她还去杨老汉那儿白拿了几块受潮的木板,木板上过防水漆,用水一冲就能洗净墨迹,用来给济哥儿练字,还能省些纸张。

所以这几日济哥儿学得天昏地暗,因心神都在书上、题上,白日里都有些呆呆的,夜里做梦都在念叨声韵口诀:“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所以,这些妇人在这儿嚼舌,说她种种皆无妨,却不能说拼了命读书的济哥儿。

于是沈渺冷不丁在她们身后开口:“婶娘们好呀,都在呢?”

这一声出来,简直像白日见鬼,惊得这些背后议论人的妇人手里的东西都险些撒了满地。等她们慌张地抬起头来,沈渺已经调整好了神态。

不给她们开口的机会,沈渺便凄凄惨惨地指着她们:“你们说我便罢了,却不能这样编排济哥儿。你们可知人生百事,或许事事皆能巴结得来,却唯有学问不能!肚子里的学问,若是用上好的笔墨纸砚便能得来,那人人皆才富五车了。李婶娘,

济哥儿先前不读书你要贬低他,如今勤恳读书你也要寻他不是?旁的都不论了,只婶娘一句,我们家姐弟三人难不成吃了你家的米、穿了你家的衣?缘何要这般对待我们这失了父母,相依为命的姐弟?"

李婶娘被沈渺这直白的责问说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着实心虚不已。

沈渺并不做愤怒的姿态,反而说着说着红了眼眶,又抖出巾帕,掖了掖并不存在泪水的眼角,颤抖的手指指着她们:“婶娘们,你们好狠的心啊,这要逼死我们啊!日后再有这些话,我便寻根绳子,到你们门前吊死了去!往后咱们日日夜里相

见,叙叙旧!”

“这这这从何说起!”

“大姐儿啊,别生气,这都是听来的,婶娘们也只是说说而已。”

“是啊是啊,其实都不是咱们说的。”

“哎呦,我家的锅还在灶上烧着呢,我先家去了…………”

“我也是,我家宝儿好像睡醒了,我也该走了!”

言语间作鸟兽散,李婶娘也同样借故溜之大吉,沈渺便慢慢地直起身子来,又用帕子掖了掖眼角,鼻腔里轻轻地哼了声,昂起头:“湘姐儿,走了。”

刚走到家门前,放下扁担准备开门,便见顾屠苏竟也站在顾家门前,也不知听了多久了。沈渺侧头见到他,心里也没多想,只是微微点头算打了招呼。

岂料顾屠苏垂下头,忽然出声道:“大姐儿,你较之从前,变了好多。”

沈渺脚步一顿,转过身来。

“以往若是她们也常编排你,你总会羞得哭着回家......”

“顾二哥。”沈渺打断了他回忆往昔,还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她没有任何可能会被拆穿不是沈大姐儿的顾虑,她抬起头,这是她回到汴京后,头一回这般长久地直视顾屠苏,巷子里只剩了他们俩人,但沈渺还是放轻了声音,“你可知晓,人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爱哭的沈大姐儿也会长大的。那个被宠爱长

大、不知人心险恶的沈大姐嫁到金陵三年,她究竟经历了什么,唯有我自个知晓。”

她虽不再是沈大姐儿,却唯有她能知道她。

沈渺脑海中有沈大姐儿所有记忆细节,她深切地体会过她的懦弱与悔恨,她轻声道:“这三年来远离父母兄弟,我要独自面对另一个陌生的''家'',我睁开眼便要应付婆母层出不穷的磋磨:夜里洗衣洗到三更才能睡;天不亮便要早起挑水割草;还

要整日踩纺车做绣活儿贴补家用……………顾二哥,你要知晓,一个女人,她能在闺阁时得父母疼爱,出嫁后又得遇良人,一辈子都没吃过苦,才能留下不经世事的天真。可这样的人,放眼整个大宋,又有多少?我当然没有这样的幸运。况且我家破人

亡、又与夫家义绝,现今什么都没有了。你再说这样的话,不显得......对我太苛责了么?”

顾屠苏被沈渺猛地一,脸色酱红,竟不知说什么好。

“我不是这个意思......”

沈渺摇摇头。

“人活在世,若一味沉湎过往,如何才能向前走?福也好也罢,我自然该接受命运给予的磨难,我也坚信没人会倒霉一辈子。我很喜欢一部戏,有句戏词儿叫‘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相信总有一日,我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沈渺眼神认真,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完:

“顾二哥,自打我回来,你便热心帮衬。我很谢谢你,谢谢你与顾婶娘、顾叔对济哥儿和湘姐儿的照料,也谢谢你还顾惜那个未长大的沈大姐儿。我想你应当也明白了,我早已经不是你记忆里那个沈大姐儿了。所以......顾二哥,你也往前看吧。

我真心盼望你日后能得遇心怡的贤妇,日后能一生幸福安康......至于我,我自然也会努力的、好好地活着。

“顾二哥,不要再为我费心了。”

说完,深深欠身,不等他回话,沈渺便领着湘姐儿进了门。

前阵子她便也想过与顾屠苏说开,但没想到这个机会猝不及防便到来了。但这样也好,顾屠苏不是坏人,但她不想这样小心翼翼下去了,这样日后她再面对顾家人,便不会再觉得亏欠了。

顾屠苏垂头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才好似重新找到了自个的呼吸似的,慢慢地依靠在粗粝的院墙上,慢慢地抬起了头。此时巷子里的天碧蓝,云朵厚实,一大片一大片地悬在天际,他却好似又回到了三年前那一天,他似乎又看到了这逼仄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