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这么说,他自己手中的筷子也一点儿不停,一碗热乎乎的汤饼很快见底,还忍不住舔了舔碗边,似乎还在贪恋方才的滋味。
这东西吃多少回都不?,而且这回他可厉害了,抢来了三种不同味儿的油脂罐子,方才他们吃的是棕色酱肉的,还有黄色鸡骨味的,另外还有个飘着花椒粒和酸菜的青绿色油块儿,他每个都掀开盖闻闻,闻着香,便全都拿来了!
惹得那军资库的军吏冲他直翻白眼。
陈忠腹中饱暖,碗底还剩点热汤,没舍得一口气吃完,便小口小口往肚子里咽,他望着外头卷进来的雪沫子,心想,真好啊,多少年没在雪天吃过这样好的热汤饼了,有这样一口热乎的顶着,好似再苦再冷都能扛得住了一般。
而且,这如此美味又便捷的沸水汤饼,究竟是打哪儿来的呀?做这个的庖厨,脑袋也太灵光了!
不,不仅脑袋灵光,手艺也是一绝啊!
难不成,小郗将军请到厉害的新庖厨来营里了?可又有哪个脑壳子叫驴踢了的庖厨会愿意留在这苦寒之地?
问了飞毛,飞毛也不知,但他知道大营里没有新庖厨:“他们还在烙馕饼呢!这东西发粮的人说,是小郗将军领军出去打牙祭,抢了辽人五十匹马、金人三十头牛,辽人的马又高又壮,卖七十两一匹呢。小郗将军卖给牛马商,得了好几千两。他
便将这笔银子交给军资库监使,命他去外头一家新盖起来的汤饼作坊买了来。那作坊也是刚建成的,主事的还是个姓崔的小娘子呢!”
李十也在舔碗,感叹道:“小郗将军又去打牙祭了,还是咱们小郗将军聪明,每年都只抢一些,从不赶尽杀绝,等隔年他们又下了新牛羊崽子,估摸着养大了再去抢一回。有时这个草场打了,明年便去另一个草场劫。我在家乡跟我爹种田时也这
样,一块田耕了一年,明年便要休耕了,否则庄稼长不好。
“那是,不然像兖州的岳家军一般,老是一不留神打得太狠了,打到人家老窝,辽人和金人的皇帝还要写信骂官家,说好两国邦交友好通商往来,怎的忒不守信用。听闻官家每年都为这事儿挨骂,挨了骂便要下金牌去兖州,才能把打得冒火上头
的岳将军叫回来。”
“好笑得很,如今他们都攒了几块金牌了?”
“少说也有五六块了。”
“那也不少了,可是纯金么?”飞毛嘻嘻笑着,“那么大一块金子,融了换粮草能换不少呢!”
“你咋知道?岳将军真给融了,前阵子才给岳家军换了一批夹钢刀呢!”
“哈哈哈...李哥,快给我揉揉,我笑得肚子疼!”
“揉你个毛。”
众人大笑起来,唯独陈忠眼角余光瞥见吴大两眼炯炯地盯着那装面饼的箩筐,他立刻反应过来,一把扑过去将箩筐盖住,警惕地扫视一圈:“既然是额外买的,只怕量不多。吴大!快给我松开!这好东西就这么一箩筐,哪儿经得住天天吃?下月
雪更大了,路难走,飞毛再去大营里抢...啊...领粮食还不知有没有呢,都省着点吃!三日...不不,五日吃一回,明儿还是只吃馕饼!”
众人哀怨却又有些盼头地嚎叫了起来。
一阵阵嚎叫声刚透出微亮的窗洞,在这簌簌而落的漫漫雪夜中,还夹杂着些许饱嗝的声儿。
***
沈渺也收到了郑内知送来的有关汤饼作坊已经开始运作的消息,幽州那边写来的信很简短,大致便是“万事顺遂”四个字,她自然高兴得很,这意味着,一直这样顺利下去,明年说不定便能分红了!
郑内知还催她再出几样口味的方子来,说是这速食汤饼在幽州城也红火得不得了了,才做了几批,一两日便卖空,做得都来不及卖了??那日在谢家见过的崔娘子,果真去了幽州主持汤饼作坊的商号,她八月便到了幽州,一到便先拉找幽州城
内各大商行掌柜,只花了两日便打开了销路。
如今汤饼作坊不仅专供军营,还给各大酒楼食肆、粮米铺子、杂货铺子供货,幽州城里各族杂居,有许多要出塞打猎或是牧马的边民、外出行商的商贾都是一箱一箱往家里搬呢。
这位崔娘子干劲十足,幽州城里销路铺开了,她又冒着雪,带着伙计与礼物,揣着小郗将军的举荐信,直接去幽州城外三十里地的官马场里谈生意。
自打燕云十六州赎买回来,大宋还在边境各州建了三十二所战马场,专门为朝廷蓄养战马,如今已经养了三十万匹。种马大多是陕西的秦马、辽人手里抢来的契丹马、京东路产出的京东马;另外还有西夏马、广马以及从金人手里抢来的女真
马。这些马都是祖宗,一日也饿不得,养马的人反而没有那么金贵,轮牧时在外受冻饿是常事。
那牧养监监官只尝了一次速食汤饼便定了两千箱,让分批送来,之后又与作坊定了长期供给的契书。
毕竟草场太广,牧马小吏带着马群轮转草场,好几日都回不来,正需要这样方便的东西。
听闻官家这些年决心要通西域,有一大原因便是想要当年大宛的汗血宝马,若是能带回来与大宋的战马群杂交,养出新的好马,一定能胜过辽金手里的战马。
如今辽金宋三国谁也奈何不了谁,但官家却道“大宋无近忧却有远虑”,他屡次下诏晓谕各州节度使,要他们趁此和平无大战之时,勤勉练兵、革新器械、多多养(抢)马。
沈渺这些前半段是听郑内知转述的,后半段则是听食客们在铺子里喝酒吹牛时听来的。她也深以为然啊,这位官家虽然对世家下狠手,但不可否认,其头脑清楚还有远见,是个当明君的好苗子!
还有那在谢家庄子上匆匆一见的崔娘子,渺听郑内知说完都吃惊不已。那崔娘子当时在舟上瞧着生无可恋、弱不禁风似的,如今去了幽州城,竟然重生了般,做起生意来这般厉害!她瞧着年纪也不大,竟也知晓去了个新地方,哪怕自己有
靠山,也要先拉上那些地头蛇给些甜头吃,让他们知道她是来和大伙儿一块发财的,略微站稳脚跟,才去开拓新的销路。
而且,这崔娘子好有眼光,知道找官马场合作??她背靠掌管幽州大营的郗家,找官马场合作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最紧要的是,官马场这样的衙门,油水又肥,出手定然小气不了。
沈渺对她刮目相看,深深检讨当初那个有些怀疑谢家大娘子眼光的自己。
送走郑内知,九哥儿和济哥儿还在外绕着城墙跑,还没回来呢,趁着天早客少,沈渺便重新坐到柜台后面拨算盘盘账。算珠碰撞,脆响连声,她听着这声音舒心得很,只觉着随着算盘响,她眼前在下一场铜钱雨,只要想到幽州卖出去每一块汤
饼都有她的份,她便忍不住偷着乐。
这算账都算得都快笑出声来了。
等她盘完昨日的进项,铺子里忽而进来两个熟悉的身影,渺抬眼望去,忙将账簿收回抽屉里,笑着从柜台后迎出来:“王郎君、梁老丈好,可还是老样子?三只烤鸭片好带走吗?”
“是,劳娘子挑肉嫩的。”
“都做得很,您放一万个心好了。”
这位王郎君三十几岁的模样,有一把养得乌黑油亮的长胡子,他每回过来都穿得无纹无饰的素色长衫,但出手却不小气,前几次他都是与他娘子来铺子里吃烤鸭,吃完了再打包几只带走;后来便是他时常过来买,却不再铺子里吃了;再后来,
他时常与这位梁老丈一起来买。
这梁老丈很老了,头发稀疏花白,好似因秃头秃得连脸上胡子都没了,背微微佝偻着,但他身家应当很富裕,虽穿得与王郎君一般不起眼的细布素衣,但却胖胖的,肤色也很白,一点儿也不像普通人家。
尤其他有一口齐整好牙,这太难得了。沈渺心想,此时平民百姓的牙到了梁老丈这个岁数,几乎都已掉光了,像他一般还能保有一口好牙的,就沈渺所打交道的人家来看,无一例外皆是富裕人家。
他似乎天生就是个笑脸儿,不管说不说话都是笑眯眯的,令人观之可亲,但渺总觉得他身上的气质怪怪的。单看他这个人,觉着好似享受了半辈子荣华富贵,气度高华,但他与王郎君说起话来,却又觉着他有些低人一等。
可那王郎君十分敬重他,又事事以他为准。
矛盾得很。
但这是人家客人的家事,沈渺从不多嘴多食客的事儿,她只管卖鸭子。
唐二片好鸭子,小心地装进了梁老丈带来的螺钿嵌杂宝的三层食盒里,那剩下的鸭架子也给他包好了,这位梁老丈每回都是不要炸,要带回家里去煲汤的。
单看这食盒,沈渺就知道他们一定不是普通人了,不是谢家那样的豪富,便是冯家那样的豪富。
但是这汴京城里好像没有姓梁的大族?
沈渺心里奇怪,却没有表露出来,笑意盈盈地将装好的食盒奉上给梁老丈,往常这时他给了钱便走了,但这次接过去后却没有离开,而是问道:“听闻娘子每月皆有两日是受托上门操持宴席的?”
“是,一月只有两回,毕竟自家铺子也要操持。”沈渺笑道,“一般相熟的食客会提前与奴家约定时间。但是这个月的日子已订出去了。”
自打先前被冯家请过一次后,这几个月,沈渺隔三差五总有上门挣外快的时候。前阵子中秋、重阳,请她上门操持家宴的人家都快打破头了,尤其冯家,几乎月月都有宴会,几乎月月都请她,彻底用金子砸开了她的心房。
“那沈娘子下月初八的日子,可有空档?”
“有,下月只定了一家。”沈渺想了想,下月初她是去白老三在陈留镇白家村里做流水席呢!白老三的哥哥,也就是白老二家的大闺女那天出门子嫁人。
白老三请她去,只做一道大菜??烤全羊。虽然白老三给的报酬不如冯家丰厚,只有几贯钱,但沈渺还是一口答应了。毕竟她来汴京摆摊头一日,白老三便光顾了她的生意,之后她开了铺子、扩了店,他依旧常来常往。
沈渺其实也想借此机会带济哥儿和湘姐儿到汴京城外走走看看,权当秋游了。
“那便与沈娘子订好了十一月初八。这是定银。”梁老丈从怀里掏出个小银饼来。
沈渺接过来,沉甸甸的,起码有五两重!她立刻笑得更真诚灿烂了些:“多谢梁老丈信得过奴家,敢问老丈家宅何处?奴家也好知晓要几时上门、乘什么车。”
梁老丈笑道:“不远,就在御街上,回头我派车来接娘子。”
那敢情好,还省了长车的钱呢!沈渺又笑着谢了一回,那王郎君与梁老丈略一点头致意便登车走了。
沈渺殷勤地送到门口,那瞧着很不起眼的青莲马车,果然是往御街去的。
能住在御街上的人家,怪不得呢,好阔绰!
沈渺爱怜地摸了摸那银饼,转过身东看西看,见大伙儿都在忙没人注意,她忙溜进地窖里藏钱。
而那辆缓缓往御街驶去的马车里,坐着的那位王郎君,正是开封府尹王雍,当马车驶到开封府衙门口,他便拱手与“梁老丈”道别下车了:“梁大?,王某先行一步了。”
“不敢,王府尹慢行。”梁迁也谨守礼数地下车来送,目送王雍进了府衙,他才复又登车。
那马车便又一路向前行驶,驶过了御街,拐进了东边的朱漆铜钉大门。
那是大内东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