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晋江文学城首发(1 / 2)

天气不知不觉变得炎热,早起上学时,太阳虽尚未升起,走上一会就开始微微出汗,背着书箱的后背,热烘烘,衣衫半湿。

“该有匹青…………………青骡也贵,有头老驴就很好。张果老倒骑驴,仙风道骨。”

宁毓承边走边漫无边际想着,从宁礼坤的态度,宁毓瑛要做班昭的坚决,想到如何去上学。

经过月河的拱桥,宁毓承脚步慢下来,眺望对面的大杂院。人一日两餐,富裕人家才一日三餐,炊烟只零星在屋顶升起。

临河的人家,妇人在河中浣衣,稚童们聚在一起,看着更年幼的弟妹,津津有味看着力工拆墙,重起立柱。

大杂院的修缮已经开始,月河边停靠着大船,船上有人朝河中插杆,吊下铁石,测量喝水污泥深浅。

宁毓承不由自主停下脚步,站在桥上观望。他盼着天气晴朗,又怕不下雨,庄稼干涸。

妇人在用例捣衣,捶得咚咚响。麻衫粗硬,必须捣软,穿在身上才暖和贴身一些。

宁毓承眼神逐渐迷茫,历史上记录的盛世,究竟从何而来。

按照粮食亩产量,人口,哪怕种地的百姓不缴纳赋税,一个成年壮汉,顶多种一到两亩地的粮食。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养活自己,也只勉强能填饱肚皮。

宁毓闵早起去江夫人床前侍奉过服药,匆匆忙忙赶着去上学。他在桥另一端就瞧见了宁毓承,不由得放缓了脚步。

因为买马之事,江夫人委屈极了,哭了好几场,躺在床上直唤透不过气。四娘五娘跟着江夫人一起哭,只她们姐妹没有马,被一道玩耍的小娘子们知晓,指不定背后如何嘲笑编排,让她们以后如何出去见人?

不知为何,宁毓闵见到宁毓承,亦不禁感到尴尬。

大齐世家大族并不讲究嫡庶,毕竟世家主要是看姓氏,祖上父辈。鲜少有人关心母族,除非母系一族尤其显赫,比如是公主,或者皇室宗亲。

宁悟晖与崔老夫人所生的宁悟昭宁悟明并无区别,照样读书上学,出仕为官。宁氏其他堂兄弟们亦一样,四郎宁毓澜就是宁悟昭的庶子,与嫡子宁毓华只有些许的区别,毕竟宁毓华乃是长孙。

崔老夫人明晃晃不待见三房,宁毓闵对着江夫人四娘五娘,他内心惶惶,亦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江夫人吵着要去明州府,要他给宁悟晖去信,宁毓闵下意识没照着她的话去办。

宁氏子孙在祖宅读书,一是因为他们都要科举,按照规定,他们必须在江州府参加秋闱。二是江洲府文风浓厚,宁氏族学在大齐都鼎鼎有名。

宁悟晖在明州府的庶子,今年已经足足两岁了,过上两年,便要回江州府读书。

江夫人与崔老夫人,面临同样的境地。她要强,远不如崔老夫人的心性,到了明州府,她只怕会更委屈。

宁毓闵左右为难,见到宁毓承微妙的尴尬,让他无所适从。眼见时辰不早,宁毓闵只能过了桥,找借口问道:“小七,你在看甚?"

“我在看他们,大杂院与月河开始动工了,动作还真是快。”宁毓承敏锐察觉到宁毓闵情绪不对,不过他没问,只照实答道。

见到大杂院开始修缮,宁毓闵心情不由得也放松了些,道:“真是难得,要是真靠官府,贺知府连夜写折子,只怕这时都没送到京城。我们快走吧,等下迟了。”

宁毓承答了声好,拉了拉书箱系带,抬腿朝明明方向走去。宁毓闵见他背后的书箱,几乎将他挡住,下意识要去帮他拿,“给我吧。”

“二哥,我自己背。”宁毓承侧身躲开,宁毓闵的手僵住,垂下眼皮,一言不发收了回去。

“二哥,我书箱轻,里面只放了几本书。二哥自己要背书箱,替我提着,走路不方便。”宁毓承知道宁毓闵误会了,诚恳解释道。

宁毓闵神色微松,勉强挤出丝笑,道了声好,眼神飘忽了下,在宁毓承身上掠过,似乎欲言又止。

宁毓承只当没看到,宁毓闵不提,他自不会主动提及。家事复杂,清官难断夸张了些,他是身为晚辈,这里面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份。

两人一并向前走着,宁毓闵始终念着大杂院的情形,纠结不已。毕竟大杂院与月河之事,是宁毓承的主意。宁毓承说,治不如防,宁毓闵新始终惦记着医术,如何防治疾病。

思索再三,宁毓闵终是开了口:“小七,府中发生的事,你应当都知道了。”

宁毓承见宁毓闵主动提及,大大方方道是,“我知道了,二哥,长辈们的事,我们晚辈不好参与其中,他们自己会处理。”

“嗯。”宁毓闵也不知如何办,他烦恼地道:“阿娘气得病了,四娘五娘都伤心不已。打心底说,我觉着老夫人是迁怒,平时我们对她都恭恭敬敬,并无任何的不敬,她何苦让我们下不来台。”

“二哥,不是这样。”宁毓承停下脚步,看着宁毓闵严肃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