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财团化预案缺少的关键因素(1 / 2)

换做是昨日之前,吴涛若是听到财团化预案不成熟这样的论调,不知道会着急成什么样。

如今时隔一夜想通了,心境上有了变化,面对罗斯柴德尔的大卫,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倒是不急于一时了。

所以眼下面对天启投资的三驾马车那凝重的神情,吴涛反而是一身轻松。

吴莹莹先将三井财团的架构资料摆在桌面上,只是简单说了几句,没有强调任何的重点。

随即便是摩根财团,这些都是因为战略合作关系,比较容易搞到的资料。

正当吴莹莹想要继续摆出芝加哥财团的资料时,吴涛把手一摆,“不用了,我想我应该明白你们的意思了。”

反应这么快,顿时让三位高管心里一松。

吴涛拢着双手沉吟道:“你们是不是觉得,在我们的产业航母中,还缺少一个稳定的推进器,或者说是蓄水池,那就是银行及相应完备的金融体系。”

话音刚落,秦潇潇几人顿时面面相觑,一时说不出话来。

“难道是我说的不对?”吴涛见到大家没有回应,以为是自己会错了意,“或者说,我说的和你们想到的不是同一个问题?”

秦潇潇最先接下话茬,“不不不,老板,你不是说的不对,而是说的太精准,太透彻了!”

这话听得吴涛有种被拍马屁的感觉:“你们可要实事求是啊,即便我说错了,你们大可以指出来,别拿话哄我。”

“真的,老板。”薛佳倩附和道:“秦总说的没错,我们仨人研究了一整夜,得出的结论是,咱们所有的产业,缺少一条紧密连接的纽带。”

“……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应该成立一个集权的财务体系,将所有产业贯穿起来。这种财务体系,应该介于集团化的财务体系和各自独立的结算体系之间。”

“……但是采用那种方式,都必须得有!否则,一旦遇到点风吹草动,我们可能就要抓瞎。”

薛佳倩说完,话头又回到了秦潇潇那里,“所以老板你说的金融体系,实在是点睛之笔。它不仅解决了我们财团化内部的问题,而且让我们对外也有了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也就是稳定器。”

“可是据我所知,”吴莹莹蹙着秀眉道:“国内在金融牌照这一块,向来都管的比较紧。至少目前还没有私营银行和金融体系获批牌照的先例。”

到了最后,问题又丢回到吴涛这里来了。

这时候,吴涛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棘手之处。

而如果选择绕过这个问题,这一大摊子产业,只能算是集团化,而不是财团化。

不管走到哪里,都会低人一等。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丝毫的机会。”秦潇潇试探着道:“据我所知,在华夏对外签订的wto合约中,便明确了外资银行获准进入华夏的日程表。这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借个势?”

吴涛双手拢在一起,思忖着道:“如果单从银行业务这个口子切入的话,那么外企进入华夏,不仅不会是契机,反而会是个阻碍。”

“……按照中央政府改开的一贯保守性,是断然不会同时撕开外资和私营资本进入银行这两道口子的。这万一出什么纰漏,这责任谁负的起?”

吴涛隐约记得,前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私营银行试点建立,也都是2010年以后的事。

这话听着很绝望,但是秦潇潇仨人相互交换个眼神,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