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1 章(2 / 2)

床跟前有一台缝纫机,盖着花布,这东西不用的时候给明月当书桌,上面摆着好几本名家典籍,有古典小说,也有西方名著。李秋屿翻了翻,她看书很杂,似乎什么都看。

李秋屿找了个小马扎,看她试卷,她字很大,不怎么讲究框架结构,勉强算整洁。过了一会儿,他出来找她,明月已经在褪毛了,她做事情,不躲滑,不墨迹,利利索索,像一把新磨的镰刀。

碗里是红彤彤的鸡血,地上也有。

沸水混着鸡毛,热烘烘的,明月抬起胳膊蹭蹭额头:“我一会儿就给你弄好了。”蒲二婶子笑道:“城里人吧?自个儿喂的鸡好吃。”

李秋屿笑笑,表示认同,他看向明月:

“不急,我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没杀过鸡。”

“你快三十啦?”明月带着惊讶轻轻问。

快三十是很大的人了,明月偏着头,嗯,不像。

“我们这儿三十的人看着比你老,真的。”

李秋屿说:“可能是因为他们过得比较辛苦,你多大了?”

“我满十四。”

“你看,我有你两个大,我真是老了。”

“谁说的,你才二十八,不老。”明月嘴里这么说,未免心虚,她觉得二十八确实很大了。

蒲二婶子忙着褪另一只鸡,插嘴说:“哎呦,你哪像二十八,我看你也就二十出头。”

李秋屿听这种客气话只是笑。

院子里还有几只鸡在溜达,旁边,跟着一只鸭子。

李秋屿问道:“鸭子是不是不好养?我看就一只。”

明月笑答:“不是,这只鸭子是卖鸭子的路过掉的,奶奶捡回来养着了,它天天跟鸡一起玩儿。”

李秋屿也觉得有趣:“能玩儿到一块儿去吗?”

“它刚开始还跟着羊呢,羊去东间,它就找鸡,它没有同类,能找到谁就靠近谁。”

“你说话很有哲理。”

“什么?”

“没有同类,能找到谁就靠近谁,其实人也是这样的。”

明月觉得自己没有同类,她看看李秋屿,问道:“那你有同类吗?”

李秋屿没回答,只是笑笑,拿起她的卷子:“喜欢写作文?我没见过你这个年纪写这么好的,你很有天赋,别人勤奋练习也未必能写出你这样的。”

明月抿紧嘴,把鸡开膛破肚,心下愉悦。

她一手的血,往外掏啊掏,清理着内脏。这一幕很荒谬,这也是写出那样文字的手,李秋屿是个看过很多书的人,他了解天赋,天赋这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容作假。他很真诚地夸赞她,他看得出来,她念书应该很用心,念书也确实是她最好的出路,她应该遇到了些困难,不是她的错。

他希望给她一点鼓励,一点帮助,毕竟她才十几岁,还有写东西的灵气,当然,这点灵气不足以改变她的生活。像她这样的生活环境,日后际遇难料,那点灵气最终也许去路不明。

“我也不知道喜欢不喜欢,没地方说话,我就写下来。”明月不看重她的天分,她写东西,自然而然,不为别的什么原因,纯粹是自己想。

更何况,班里写作文好一直被夸赞的是张蕾,不是她。可李秋屿一个人的赞美,抵过所有人了,她心里很高兴。

蒲二婶子听这两人说话,有的懂,有的不大懂,说道:“明月是会念书,没有不知道的。”

李秋屿笑说:“有个乐意做的事挺好,长大想干什么?”

明月带着点活泼神气了:“我想说书,当个说书的,年年都能去花桥子参加书会。”

蒲二婶子笑道:“哎呦,说啥书,那可没出息!”明月就不说这个了,另只鸡褪得差不多,再洗洗就成,蒲二婶子说家里锅上还坐着水壶,得回去了。

大门敞着,蒲二婶子走了,明月这只也快了。

李秋屿见明月半晌不出声,问道:

“不想离开家乡吗?到外面去看看。”

“想又不想,其实我心里清楚,要是念不好书只能去打工,打工打几年就得嫁人养小孩,那样的话,我就没法去花桥子说书。可是,我要是念好了书就得留城里工作,当一个城里人,还是没法去花桥子说书。无论怎么着,我这样的理想,都不值得一提。大人不爱让小孩学这个了,没出息。你看,刚二婶子也这么说。”

她青嫩的脸上,有种苍凉,落寞深深。

李秋屿心情变了些,她这么小,便把事情看得这样无力。

“怎么不值一提?如果你能念好书,到外头世界学到更多本领,到时再回来,可以帮花桥子书会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的价值,”李秋屿很耐心地给她分析着,“让书会发扬光大,不是更好吗?策划宣传不是小事,需要智慧,你念好书才有机会做更多的事。”

明月没听过这样的话,很稀奇,又很触动,她不知该说什么,便问道:

“你是因为念过大学才懂这些吗?”

李秋屿笑道:“应该是吧,所以你也要努力念大学。”

明月心事很重,她低下头,继续清理鸡。

李秋屿便岔开了话,问道:“今天卖菜的老人你认得吗?”

“亮大爷认得,经常赶大集的人互相都认得。”

“他告诉了我名字,叫朱兴民,这有什么讲究吗?”

明月手底忙活着:“就是,就是他很尊重你的意思,他比你年长,却报了大名,他会一直记得你的,逢人就会说。”

“说什么?”

“说他初九的大集上,有个后生把他菜都要了,给五块钱,还不让找,他永远都不会忘了这个事儿。”

“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明月很自然说道,“当然,我也是这样的。”

李秋屿觉得跟她说话很舒服,他出于善意,逗趣说:“哪样的?”

明月俨然认真:“整个春天,我都等着你来。”

李秋屿低头笑了,也像是从没听过这样的话,很孩子气,很美丽。

“等我干什么呢?”

明月害羞笑着摇头:“我也不知道。”

李秋屿也笑,两人一下都没了话说,只是笑。

像是经过慎重思考,明月才道:“可能就是想说说话,我本来可难过了,今天见着你,我又觉得活着怪好的,要是想不开,往后发生点啥好事也摊不上了。”她想到了卓腾。

她说话又天真又老道,出乎意料,什么样的话都可能从她嘴里说出来,一张少女的脸,说七八十岁的话。李秋屿觉得跟成年人交流也就那样,常常对牛弹琴,各说各话,不如跟眼前的女孩子聊一聊,她稚气,通透里又时不时显得迷茫,李秋屿对她印象不错,他对人的印象一直都很模糊,不好不坏,谈不上深刻,他自己很俗,别人也很俗,久而久之他看谁都差不多。

李秋屿望着她思绪纷飞,突然,明月把光秃秃的鸡拎起来,晃到他眼前:“好了!”她找来绳子,把鸡腿绑在一起。

这鸡完全赤裸,看着很怪,漂亮浓密的毛没了,一下露出最本真的样子,李秋屿都快不认识鸡了。

“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帮忙。”他说得委婉,希望她能听懂,李秋屿看到过一些资助穷困山区学生的新闻,他没想过,也没有刻意去找这种渠道,事情来到眼前,他自然而然要这么做了。

明月没听出来,她见李秋屿脚旁有颗羊屎球,不动声色给踢走。

她请李秋屿看她的小羊,羊羔早长大了,雪白雪白,耳朵尖染了玫红,这牲畜养在配房,李秋屿有点意外。

“因为羊贵,怕丢,奶奶给挪东屋这间来的。”

“你的学费是靠卖家禽?”

明月点头:“我们家还卖豆腐,方圆十里内,都说我奶奶做的豆腐最好吃。”她介绍起自家营生,颇为骄傲,能做出最好吃的豆腐是了不起的。

“奶奶胳膊没好透,现下没法做,要不就请你尝一尝了。”明月脸上又是不大好意思的神情, “我答应过你要是还来,给你再雕个物件,因为一些事耽搁了,没做成,你要是喜欢可以挑我以前做的,家里还有。”

李秋屿觉得自己真是比不上她的坦诚,他没想过再来,去年是巧合,今年亦然,他随口说的没有放心上,可她都记得。

“不用了,那个木塔就很好,”李秋屿心里是有歉意的,“我刚才问你,意思是如果念书在用钱上需要帮忙,我可以帮忙。”

“不要,”明月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说,她们是穷,但没有到需要人给钱过日子的地步,“你的钱也不是天上掉的。”

她不是出于自尊,只是觉得不需要。

李秋屿误会了,却不好坚持,他给她写个电话号码,还有他的姓名。

“如果有一天需要,可以随时找我。”

明月家没有电话,她犹豫了下:“你叫李秋屿?”

“对,李秋屿。”

她晓得了名字。

“念初二对吗?”

明月点头。

李秋屿多给二十块钱,说是加工费,明月拗着不肯要,怎么塞都要还回去:

“是我自己愿意的,我不要!”

“付出劳动应该有报酬,拿着吧。”

“给你杀鸡就是不要,真的,”明月硬硬地说,“我给你杀一百只鸡都不会要加工费的。”

李秋屿见她拿定主意不会轻易改,便作罢,不再强求。

他准备回去,明月想留他吃晚饭,又怕晚黑不好走。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李秋屿看她欲言又止。

明月有些伤感:“明年春天,咱们还能碰着吗?”

李秋屿指着她怀里日记本:“可以打电话,有需要的话一定记得联系我。”

明月腼腆地直点头,她抿抿嘴,看着他上车。

那串数字,只要她按下去,她就能听见他的声音,多神奇啊,发明电话的人真伟大!其实明月非常渴望跟人打电话,电话是神秘的,子虚村的小卖部有一部公用电话,小卖部家的大闺女每每在铃声大作几声后,拿起话筒,客客气气问:“哪位?你找谁?”这一幕对童年的明月来说格外梦幻,那根线子,连接着外头高深莫测的世界。

尽管她没接到过任何人的电话,也没人需要她打个电话。

“没需要能打电话吗?”

李秋屿笑道:“能,不过真有困难的话,希望你能第一个想起我,我随时为你效劳。”如果他想,他是很会哄人心的,说美妙动听的话,把人听得心花怒放。这样的话,语气,神情,动作有一方拿捏不好就显得做作、油滑,李秋屿不是,他风清月白,他这样说对自己毫无意义,但他清楚,对眼前的小女孩有。

为你效劳……明月觉得自己一下受到了巨大的重视,有点受宠若惊,她当即暗下决心,一定要搞出点事来,比方说,她下次考试进步就有理由打电话了!

“再见!”明月跟他挥手,李秋屿调好车头后按了一声喇叭,后视镜里,她跟去年一样,追跑了几步,然后不动了。

车子远去,尘土消散,明月回到院子里站了一会儿,寂寞又慢慢爬上身来。

她进屋把日记本放好,见书被动了,刚放回去,书里掉出两张纸币,她捡起来,心跳动不已:是百元大钞。

显然是李秋屿另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