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六章(1 / 2)

小平安 发电姬 4858 字 6天前

这一声出来, 有两个宫人也挨不住了,跟着跪下:“那是秋狩第二日,奴婢瞧见了,是玉琴郡主带走了兔子。”

“郡主还让奴婢不要说………………”

三言两语,真相水落石出般。

玉慧指着玉琴:“果然是你!上回我就看你手上有伤口!”

被当堂揭穿,玉琴唇角含笑,大大方方地承认:“是我带走的兔子。”

太子妃李氏都糊涂了:“这,这?”

玉琴又说:“但我没有把它杀死,它现在就在东宫好好的,不信,让人拿来就是。所以,原来你们以为马车里的兔子是它,那我也不清楚呀。”

元太妃示意,当即就有人拔腿去东宫。

李氏不解:“玉琴,好端端的,你做什么带走人家的兔子?”

玉琴说:“我瞧它可爱,想逗弄它,可是它不肯,对么,静安妹妹,常安妹妹。”

她点到了薛静安和薛常安,这两人本以为,一切都是玉慧做的,心里积压着怒意,眨眼间始作俑者变成玉琴,既令人吃惊,又令人生怖。

尤其是薛静安,她也才想起,是她先入为主认为玉慧会做这种事,甚至找玉琴求证。

而玉琴不仅不为妹妹的人品保证,反而用一句话暗示她。

可她又不能斥责玉琴什么,那句话即使是暗示,信了暗示的是她自己,不知不觉间,自己被她玩于股掌之上。

薛静安下意识避开玉琴的目光。

薛常安想起那日亭子的事,兔子果然只亲近平安,这事再找几个人问,也一样的。

薛常安应到:“是有这么回事。"

正说着,去东宫的小厮快马加鞭归来,把兔子也带回来了。

宫人提着一只金打造的笼子,道:“娘娘,王爷,这是郡主说的兔子。

裴诠低垂俊目,用手逗了下兔子,果然是他换给平安的那只。

李氏当即大松口气:“显见薛家马车的兔子,与我们无干,指不定你们何时得罪了人,却要赖到东宫,居心何在啊。”

玉慧也呆住,如果兔子还活着,那她刚刚受的委屈,又算什么?

冯夫人觉出不对劲,若真是他们找错人,是平白给东宫递把柄。

都怪她,一遇到平安的事,就心神大乱。

她忙看向元太妃,正想着怎么把这件事圆过去,以免牵扯豫王府,元太妃却给她递了个眼神,让她别说话。

冯夫人闭上嘴,就听得表诠道:“玉琴偷盗,不可不罚。”

他手指依然逗弄着兔子,语气却让人不寒而栗:“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本朝犯偷?罪者,拘役三年以上。”

李氏忍着怒意:“不过就是一只兔子,算什么偷?”

薛常安这时插了一句:“不问自取即是偷,敢问郡主殿下可知,我家姐姐为了找兔子,使了多少办法?郡主殿下居心叵测!”

冯夫人也反应过来,如果不是玉琴偷兔子在先,怎么会有这种时候?

元太妃吐出口气,看向薛常安的目光,些许赞赏。

玉琴站在堂上,她唇角依然带着温柔的微笑,好像眼前一切,都不足为惧。

活兔子么,是她偷的,那死兔子么,也是她让人做的。

这一招,第一,意在除掉玉慧这个蠢妹妹,她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妹妹,可以换的话,早就换掉了。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为了检验。就算所有人都说平安已经忘了小时候的事,她还是不信。

可是,当平安的确忘了的事实放在自己面前,玉琴莫名可惜,她居然真的忘了。

后者目的达成,就差前者。

但她本以为可以简单除掉玉慧,所有人都和她想的一样,被玉慧从前的行为误导了,偏偏平安一句话,成了第一个变数。

她是傻子么,竟然为害过自己的玉慧说话。

玉琴想,的确是傻子,和小时候一样傻。

场上第二个变数,就是她的好皇叔祖,他不仅信平安所言,直接排查下去,如今还抓着她拿兔子的事不放。

玉琴留着那只兔子,本是以防万一的后手,如今这后手,却也成为针对她的证据。

不过,她还有后手的后手。

宁心阁外,刘公公走进来,拔高声音:“禀太妃娘娘,王爷,凤仪宫王嬷嬷前来送礼。”

李氏前面叫人去凤仪宫报信,张皇后的救兵终于来了。

李氏一喜:“还不快请进来?”

刘公公看裴诠,得了首肯,方把人带来。

王嬷嬷来得急,到了堂上才擦擦汗,说:“这儿的事,皇后娘娘业已知情,只吩咐奴婢带话:既是家事,何必弄到大理寺去,把郡主送大理寺,让天下怎么看皇家?”

这就是叫豫王府适可而止。

裴诠收回逗兔子的手指,拿起巾帕擦擦手指,他抬眼,冷淡地说:“既是家事,且事由还没查明,那就送玉琴到太寿宫,陪太妃娘娘念经。”

元太妃反应过来,道:“太寿宫宫中请了佛像,正好玉琴须得清心正气。”

李氏和玉琴则变了脸色,好么,一句“家事”,反成了他们的说辞了!

进太寿宫是比大理寺、刑部体面,可是,太寿宫也完完全全是豫王的地盘,东宫一点都插不了手。

李氏不快的缘故,是觉得东宫被压一头,一个身居宫中多年的老太妃,竟也敢对东宫出手。

玉琴想得深一些,她知道,裴诠直觉敏锐,生性多疑,定要继续调查死兔子,不肯罢休,不过好在,该处理的人证物证,她不像拿兔子时候粗糙。

而且,她婚期在十一月,到时候太寿宫不想放人也没办法,庶祖母哪有压着孙女不嫁的道理。

她很快又扬起笑容,主动道:“也好,还请太妃娘娘莫要嫌弃我烦。”

元太妃:“无妨。”

李氏再不愿,也只好咬牙忍下,总比因为一只破兔子,把玉琴强送去大理寺或者刑部好。

她只好也同意了,换张皇后来,玉琴做错事在先,又有装谁拿辈分压着,还真没办法。

当是时,三人离开宁心阁,玉琴则被庞嬷嬷找人带走。

李氏担心:“你在太寿宫好吃好住,娘肯定和你皇祖母一起,快点让他们把你放出来。”

玉琴:“知道了。”

玉琴看了眼冷脸的玉慧:“妹妹,姐姐要走了,你都不说什么的吗?”

要不是这还在豫王府,玉慧早就气炸了,她恶狠狠瞪着玉琴:“你最好去死。”

李氏一惊,用力操了下玉慧:“你怎么说话的,这是你姐姐,枉你姐姐往日待你那么好!”

玉慧看着李氏,想起刚刚母亲也逼着自己认账,她心里像是裂开一条缝,呼啦啦地吹着风。

从前母亲和姐姐对她的“好”,真的是好吗?

她不懂了。

...

此事既定,冯夫人因前头情绪过于激动,此时浑身疲软,便对元太妃道:“臣妇托人回家里带了信,如今该有新马车来了,不好叨扰,这就告辞。”

裴诠道:“冯夫人。”

冯夫人霎时一惊,她向来知道豫王不好相处,刚刚堂上审人问话,豫王的阴沉凶戾,敏锐如鹰,更是让她心惊肉跳。

因此她忙起身,恭敬道:“臣妇在。”

裴诠说:“老太医说,二姑娘受惊,不好立时腾挪,恐会又发高热。”

冯夫人:“这……………难道能留宿王府么?”

元太妃做主:“如何不能?二姑娘今日遭了大罪,也是我安排不当,今日我就住在这了,新珠,你今日也住这吧,王府多得是空房。”

冯夫人想起平安昏厥的样子,很是心疼,那老太医都这么说了,她定不能再冒险了,遂道:“那臣妇与女儿就叨扰了。”

只是,薛家人要住在王府,也得拿出个名头。

元太妃和冯夫人折回宴上,此时距离事发,也不过小半个时辰,宴上依然热热闹闹的。

宁国公府夫人疑惑:“冯夫人,你不是回去了么?”

元太妃替冯夫人说:“是薛家姑娘吃了发物,浑身不适,老太医说了,不能吹风受冻,只能留在王府观察一晚上。”

冯夫人:“是,是。”

见冯夫人神色憔悴,众夫人都说理解,又劝冯夫人:“我那侄儿当年就是吃了花生,浑身起疹子,没人留心,回头知道是发物时,已经晚了。”

“这回可得千万注意......”

说着又是一阵叹息,讲起育儿的难处。

薛静安和薛常安不留宿王府,回公府前,她们都想见见平安。

多亏平安,她们没人见到兔子的惨状,可是,平安自己是被吓一大跳,以至于高热。

她们两人心情沉重。

沉默之中,薛静安说:“我从没想过,玉琴郡主是这种人。”

薛常安不留情面:“你还和她走得近呢。”

6: "......"

她俩之间隔太多了,如今能好好聊一句,都不错了。

两人被婢女带到静幽轩,婢女道:“姑娘稍等。”

平安睡了一觉,热意压下去不少,安神汤也熬好了。

在一阵汤匙搅弄碗底,“叮叮咚咚”的声音里,她缓缓睁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碗黑乎乎的药汁,看起来,非常苦。

平安又缓缓闭上眼睛。

装诠:“我看到你醒了。”

装不下去,平安认命地睁眼,她双手拉着被子,盖住自己的下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水灵灵的眼。

裴诠端坐在床边的满绣圆凳上,他一手端着平口莲花纹瓷碗,另一手拿着瓷白汤匙,房内光线微暗,他的手指似乎比汤匙还要白皙,像玉节一般漂亮。

他道:“吃药,不然不能好。”

眼看必须吃药,平安慢慢钻出被子,彩芝上前,把枕头放好了,扶着她靠引枕坐,便退到外头。

裴诠舀了勺药汁,递到平安唇边,平安把那口苦药含到唇舌之中,皱了一下眉头。

虽然被苦到了,但第二勺药汁送到她唇边,她还是乖乖张口,把药汁含到嘴里。

裴诠从没伺候过人吃药,此时却一句接着一句,直到不知不觉间,碗里见底,可能是不管味道多苦,平安都会咕咚一口咽下去。

这么听话的,被苦得不行,还不知道要甜的吃。

裴诠看着她,对旁人道:“蜜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