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官老爷的往事(1 / 2)

官老爷的往事

官老爷的往事

杨锦帆还打听到,这官家老爷之前不仅是两袖清风的正经官员,还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和慈父。

他的家风严谨,老母亲时时叮嘱他要护好一方百姓,做为百姓出力的父母官。

官老爷也出息,从上任时起,一直兢兢业业,无论案件大小,只要是百姓来报官,他必定一查到底,惩恶扬善,在百姓中口碑极佳。

两年前,云梦泽暴雨连月,最后山洪爆发,殃及周围许多村庄,这地方地势相较别处处于低洼,房屋被淹过半,庄稼全无,民不聊生。

官老爷开仓放粮,将自家的库存全捐了出来,集结镇上的富人们捐粮捐钱,并发给奖励牌匾作为名誉证明。

他亲自带领百姓们开渠引流,将洪水流向引至无人居住的山沟低洼,形成人造小水湖,解决水患的同时,也为百姓们制造出了天然的水库。

因治洪有功,并且避免了百姓因饥荒而引起大面积死亡的局面,积有大功德,官老爷一时名声大噪,在鄂州一带美名远播,成为百姓人人夸赞的人物。

官职也从正八品的县丞连升四级,成为正六品京县知县,可调离鄂州回上京任职。

这本是别人求而不得光宗耀祖的大事,官老爷却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不宜长途跋涉,拒绝了去上京任职的奖赏,想继续留在这里为百姓造福,直至母亲百年。

后来不知怎的,官老爷开始不认真审查案件了,胡乱就下了定论,这一带的冤假错案累计堆叠,百姓逐渐怨言四起。

也曾自发地组织过人群游街示威,却被官府的衙役给打得四处逃窜,再后来,官老爷干脆不理会百姓伸冤了,任由有权有势的人作威作福,百姓有苦难言。

不仅不管理镇上事务,甚至有人去击鼓鸣冤,直接让衙役给打出来。

有百姓曾想越级上报案件,奈何上级的官员都不相信曾善名远扬的官老爷做得出这种事,也不曾落实处理案件,一直压着不报,怕事情闹大,官老爷的声誉名望激起百姓对他的谩骂,说他官大压人,嫉妒人家的声誉,净使些肮脏手段。

有功绩无功绩的不重要,别因为多管闲事丢了乌纱帽和性命!

这样的局面一直维系了一年多,百姓们从一开始的愤愤不平,到现在的麻木不仁,家家只管看好自己的孩子,家家都尽量维系着勉强能过的日子,即使有再不如意的事,也只能默默承受着,怪自家的命不好,也不敢去官府瞎闹腾。

有人猜测是一年前在镇上新开起的品衣阁搞的鬼,他们一再宣扬自己家的主人是来自上京的贵人,干伤天害理事时也不曾掩饰过自己的身份和名号,应该就是他们为了自己的财路,以权压迫官老爷,官老爷也无奈,只好放任就此。

也有人猜测是官老爷自己对没去成京城的事后悔了,现在有机会巴结京城来的贵人,官老爷自然要好好抓住机会,以前的作为不过是为了自己升官而做出来的假象罢了,真正的面孔是亲于权贵,哪来的什么清廉,都是唬人的。

还有人说官老爷的清廉是装的,孝顺也是装的,之前老母亲就病了,一直寻名医也寻不到,如今他亲于权贵,老母亲被气到吐血,整日卧床不起,却不再寻过名医来为母亲诊断,估计就是在等老太太咽气了,他好为了自己的官途做打算。

对官老爷的评价有好有坏,各有各的说法,大家众说纷纭,也就真假参半。

杨锦帆一把瓜子从街头听到街尾,将镇上这几年发生过的重要事都听了一遍,这才回到了客栈。

听了太久的故事,杨锦帆回来时都快过了午时,小家伙们饿得前胸贴后背,眼泪汪汪,一度以为杨锦帆嫌他们累赘,自己跑路,不要他们了。

再见到杨锦帆的那一刻,小福友激动地哭着跑向杨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