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四节 重返五战区(六)
吉普车在盘山道上艰难爬行。山坡被皑皑白雪覆盖,翠绿的山林披上一层银装,山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刮在脸上生冷生冷的。
庄继华裹着件军大衣,疲倦的靠在宫绣画身上,连续走了三个集团军,情况都不是很乐观,三十六集团军的状况稍好,但他却明显感到其中的骄气,宋希濂这些中央军将领看不上地方杂牌部队,而且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本身就存在裂痕,现在由于长期供给不公,这道裂痕正在扩大。
孙连仲、冯治安、刘汝明这些杂牌军将领对部队掌控很严,但这种严不是严在军纪,相反他们对待部下以宽容闻名,可这种宽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纵容,以致军纪松弛,战斗力下降严重。
“还去孙震那里吗?”宫绣画轻声问。
孙震现在已经不是一零二军军长,邓锡侯回川担任四川省主席后,举荐孙震出任二十二集团军司令,下属的两个军。四十一军军长变为原田颂尧部下曾苏元,四十五军军长为邓锡侯亲信陈鼎勋。
“嗯。”庄继华轻轻哼了声,他打算用两周时间跑遍整个战区,视察战区内的所有部队,对情况有个大致了解,至少做到知己。
五战区兵力雄厚,李宗仁的配置是前轻后重,第一线是第二集团军和三十三集团军,鄂西是杜聿明五十集团军和长江上游司令部,长江上游司令部虽然受五战区节制,但实际有很大独立行动权,下辖中央军莫与硕八十六军和牟廷芳九十四军。第二线是二十二集团军和三十六集团军;第三线川鄂边境则是四十九集团军。
这样的配置让杂牌将领心中不满,可李宗仁将桂系嫡系二十一集团军放在敌后大别山,所以孙连仲、冯治安、刘汝明他们虽然有所不满,但也没公开抱怨;但随枣战役后,他们的抱怨公开化了,这固然是随枣战役失利,也是中央长期待遇不公的公开发泄。
在第二集团军,庄继华发了一通火,要求孙连仲和刘汝明限期整顿,同时告诉他们三十六集团军将接管平昌地区的防务,对这点,孙连仲当然不会拒绝。
“孙连仲是员虎将,刘汝明老了,”吉普车摇晃中,庄继华自言自语的说:“要找个人替换他,可是找谁呢?西北军还真是复杂。”
的确让庄继华伤脑筋。西北军原是冯玉祥部的统称,在中原大战后,西北军瓦解,整个西北军分成几大部,宋哲元的二十九军,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孙连仲的二十六路军,这是三股比较大的,其他还有庞炳勋、吉鸿昌、方振武等部。问题的复杂在,这些将领在冯玉祥部下时,彼此间就有矛盾,没有了冯玉祥的压制,矛盾就全面爆发。孙连仲当初就宁肯投蒋,也不愿退过黄河也不愿接受宋哲元指挥。
在与蒋介石的关系上各部也不同,孙连仲投蒋后,始终没有二心,蒋介石比较信任他;吉鸿昌、方振武反蒋坚决,最终被蒋介石除掉;宋哲元和韩复榘则是又离又合,庞炳勋则在各个势力间摇摆不定,蒋介石对他始终在猜忌中。
刘汝明部是原宋哲元的部下,察哈尔省主席。也算一方诸侯,第一集团军撤编后,划归孙连仲指挥,刘孙之间本来有矛盾,所以无法从孙连仲部调任接替,可要不从孙连仲部调人接任,庄继华又信不过六十八军中人。
“从三十三集团军调人不可以吗?”宫绣画问。
“好像他们之间也有矛盾。”庄继华的语气中充满游移:“刘汝明这支部队与他关系比较深,他的弟弟刘汝珍担任着暂编三十六师师长,要调,这两兄弟都要调。”
这一路下来,庄继华都在想这个人选,剩下的三个集团军与他的关系非浅,孙震和蓝运东对他的到来只能用欣喜若狂来表示,特别是孙震,二十二集团军虽然不像三十三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那样被压制,但也多亏了庄继华为川军建立的独立后勤供应系统,这个后勤供应系统已经以半公开的方式在运作,川军将领抱团维护这个系统,蒋介石也投鼠忌器,干脆睁只眼闭只眼,任由他们。
但这个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川军的需要,川军前前后后已经调出五十万部队,除了最初的二十二集团军,二十三集团军,二十四集团军,这几年又陆续调出王陵基三十集团军,王赞绪二十九集团军,再加上四十九集团军的一半,川军精华全部被调出川。如此众多的军队。那条脆弱的后勤系统只能满足各集团军30%的要求。
三人中比较郁闷的是杜聿明,五十集团军原辖六十军和五十八军,五十八军调回云南后,五十集团军就剩下一个六十军,实力大幅下降,话里化外就想给他补充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