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八节 转折(十六)(1 / 2)

二沥所有人都接毫不以为奇,黄横同学中只有庄继华钥驯棹刊遇。甚至还在几个军界大佬之上。当然这种待遇的获得不是偶然的,是庄继华从黄埔开始就表现出的卓越才干。

“文革。日本要对苏俄宣战了”。蒋介石的印堂发亮,庄继华依旧表现出有些惊讶,他轻轻摇头:“不要说你不知道,狼眼可是你亲手练和发展的,也一直是在你的指导下工作

庄继华微微摇头。诚恳的说:“这个消息确实不清楚。我原来有这个设想,可后来我让狼眼放弃了。没想到居然成功了说到这里他满脸不可思议:“这小日本的胃口也太大了吧,不怕撑死?我们这里还没完结呢,又另敲锣鼓重开张。将来还要南下去碰美英,裕仁是不是疯了,他真当自己天下无敌了。”

“他疯不疯。我不管。”白崇禧的心情也很好,桂南战役击溃日军。挽回了他因第二次津浦路战役中的失误而下坠的威望,因此即便蒋介石撤销柳州行营,将他重新调回重庆,继续出任副总参谋长,他的心情依旧非常好。

“关东军有七十多万,苏德战争一爆发。苏俄势必抽空远东部队,关东军失去威胁,就算不全军南下,只调五十万加入正面战场,恐怕粤汉线就守不住白崇禧长舒口气:“现在好了,日军攻击苏俄,没有一百万人是不可能的,如此不但关东军不能有一兵一卒南下,相反还要从关内战场抽调部队,恐怕在苏俄投降前,日军再无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了

“白副参谋长说得对”。陈诚心情也十分愉快,前段时间九战区的压力很大,网村宁次在上次进攻长沙失败后,又在图谋发动第二次进攻,没想到转眼间。不但长沙之战打不起来,整个局势都转变了:“更重要的是,日军后勤补给本来就十分紧张,现在就更加紧张。可以断言,其中绝大部分要保证对苏战场,内地的补给在很长时间内都会不足,就更不可能发动进攻了

“等苏日战争爆发后,我们是不是趁机发起有限的反攻?”何应钦向蒋介石建议道。

“反攻?。蒋介石想了想。国民政府有反攻的能力,武汉作战结束后。部队进行分批轮,到目前已经整了十个师,加上原先留在五战区的部队,完全可以发起一场有限规模的攻击战,他正要答应,忽然看到庄继华在旁边没开口,于是问道:“文革,你怎么看?”

“我们最好暂时什么也不动。为什么呢?。庄继华没有回避,而是立刻答道:“苏日战争是苏德战争的组成部分,日本人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至少还有部分清醒的。决定苏日战争胜败的不是苏日本身,而是苏德战争,因此我判断。日本对苏俄的进攻是有限的,我认为苏俄远东地区会很快失陷,主战场在蒙古。此外。还要考虑苏俄的态度,最近的战报表明。苏俄的损失极大。日本一旦发起进攻。苏俄无力应对两个。战场,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放弃远东地区,避免决战,主力退守蒙古。如此日本很快就能达到他们的战略目标,苏日战场就会陷入停滞

“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这个宪章说明罗斯福已经不能容忍日本德国的扩张,他要参战,可美国国内的孤立势力强大。他必须要有个说服国会,说服国民的理由,因此他在一步一步的逼日本南下,一旦日本南下,他就有理由向日本宣战。进而向德国宣战,全面介入战争

“由此来看,我们最好什么也不动。我们耍做的是先练好内功加强工业发展,加强社会改革。整顿吏治,整顿军队,竖立信心,为全面大反攻作好准备

何应钦微微皱眉,但他什么表示都没有,白崇禧却有些不满:“如此说来。我们就坐视苏德战争发展?这么好的机会也不利用?等苏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再反攻也完全可以

庄继华看看何应钦又看看白崇禧,心里明白了,便改口说:“也可以,据报告日军有可能放弃广州,二十一军全军回国参加对苏作战。我们就在广东发起反攻,收复广州。振奋国民信心。至于其他战区,我建议不要动,在美国参战以前,我们什么都不要动。等美国参战后。我们再大动,全面反击

“既然已经北进了,他们还会南下?挑战美国?”林蔚感到无法理解,日本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连着挑战三大国,就算

万;二二点,苏俄要到两面夹击,可美国却是庞然大物”地下四漆讨他们十倍以上,在连续开辟中国和苏俄战场后,他们还会再开辟新战场,这未免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这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庄继华思索着,看着池塘里欢快游动的金鱼,池塘的水非常清澈,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水底游动的鱼它们灵巧的摆动身体。水面上却没有丝毫动静:“美国宣布石油禁运后。日本就必须作出决定,是答应美国的条件,还是干脆南下,向美国挑战。美国的条件非常苛刻,除了要求日本从印度支那撤军外。还要从中国撤军,放弃满渊国,这是日本无法接受的,况且,日美战争一旦爆发,打主力的是海军,更何况,南洋的资源是日本继续战争必须的。种种条件综合起来,日本必然南下

本来日本南下是蒋介石等人的共同判断。可苏日战争一爆发对日本南下的判断开始动摇了,这种怀疑也是必然的,换任何正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不可能在这种状况下接着挑战美国。

“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白崇禧说:“他们越疯狂越好,美国苏俄,站在旁边看了四只,现在到了他们自食其果的时候了